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直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手段,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随着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不规范、不合法的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部分直播间让未成年人暖场变相出镜”便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一现象不仅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监管。
一、现象剖析:未成年人暖场出镜的隐蔽性与危害性
所谓“未成年人暖场变相出镜”,指的是一些网络主播或直播平台为了吸引观众、提高人气,利用未成年人进行预热活动,如让未成年人在直播开始前进行简短表演、互动或作为背景出现,虽未直接参与直播全过程,但实质上已成为直播内容的一部分,这种行为往往打着“家庭互动”、“亲子直播”的幌子,试图规避监管,实则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公然挑战。
隐蔽性:这些未成年人出镜的方式往往较为隐蔽,可能是在直播画面中一闪而过的身影,或是以声音、昵称等形式间接呈现,使得监管难度加大,部分主播还会通过技术手段,如滤镜、变声等,进一步模糊未成年人的身份特征,企图逃避责任追究。
危害性: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过早接触网络直播环境,容易遭受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风险,影响其心理健康,长期参与此类活动,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扭曲,过分追求名利和关注度,忽视学业和个人成长,这种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破坏了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生态。
二、成因分析:利益驱动、监管滞后与法律意识淡薄
利益驱动:网络直播行业的巨大经济利益是驱动部分主播和平台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通过吸引更多观众,提高直播间流量,主播可以获得更高的打赏收入、广告合作机会等;而平台则能借此扩大用户规模,增加广告收入,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主播和平台不惜触碰法律红线,利用未成年人作为“卖点”。
监管滞后:相较于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条款和执行细则仍有待完善,监管技术手段和人员配置也面临挑战。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主播和平台管理者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他们往往认为只要不被直接举报或曝光,就可以继续这种违法违规行为,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网络直播中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未成年人参与直播的条件、范围及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直播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加强对直播平台的日常巡查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形成警示效应。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网络生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推动行业自律:引导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如设置未成年人直播禁入区、实施内容审核制度等,共同维护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部分直播间让未成年人暖场变相出镜的现象,是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平台、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网络直播行业在规范中前行,在保护中发展,真正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