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生人口回暖:上半年数据显示政策与传统文化双重驱动
全国多地纷纷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普遍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地与成效,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特定生肖年份的偏好,从黑龙江大庆到山东青岛,再到广东、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多地出生人口的增加为人口形势带来了一抹亮色。
政策激励显成效
多地出生人口的增加,离不开生育政策的持续激励,以大庆市为例,该市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主要得益于生育政策的落实到位和各项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庆市实施了育儿补贴政策,对依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给予每月300元至500元的补贴,最长可享受36个月,还制定了二孩、三孩家庭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以及普惠托育机构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生育和养育成本,提高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青岛市同样通过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实现了出生人口数量的可喜变化,今年1-6月份,青岛市户籍人口出生数为22669人,同比增长5.93%,扭转了连续两年同比下降的趋势,青岛市卫生健康委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育龄妇女结构性增加、群众对龙年的属相偏好以及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
传统文化因素助力
除了政策激励外,传统文化中的生肖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生人口的增加,2024年是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尊贵的象征,许多家庭希望在这一年生育孩子,以求得“龙子龙孙”的美好寓意,这种属相偏好在多地得到了体现,如广东省和内蒙古阿拉善盟,上半年出生人口均实现了增长。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风华介绍,今年1-6月,全省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她认为,这与三孩政策以及农历“龙年生龙子”的传统观念有一定关系,也可能预示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的略微缓解,内蒙古阿拉善盟同样在上半年迎来了出生人口的小幅增长,出生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30%。
各地情况各异,总体趋势向好
尽管多地出生人口呈现增长态势,但不同地区的情况仍有所差异,陕西省宝鸡市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0.7%,主要得益于疫情影响的消退、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政策效应的显现,而广西南宁市则出现了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同比下降16.8%,这反映出在经济形势、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各地生育状况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总体来看,上半年多地出生人口的增加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生育政策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对生育意愿的潜在影响,要持续推动人口增长,还需要在政策支持、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育龄家庭创造更加良好的生育和养育环境。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生育环境的持续优化,预计出生人口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也需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为育龄家庭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
多地报告上半年出生人口增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积极现象,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生育和养育环境,为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贡献力量。